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涂观察
涂观察丨为什么有的企业跨入百亿行列,有的企业却始终做不大?
时间:2022/5/20 12:00:00

随着上个月各上市公司财报数据的出炉,不难看出,中国正在从涂料大国往涂料强国坚实迈进。

目前,中国市场上2021年营收超过百亿的涂料企业已达到5家,分别是立邦中国(约221.7亿元)、PPG中国(约106.6亿元)、三棵树(101.89亿元,涂料业务)、阿克苏诺贝尔中国(100.28亿元)、东方雨虹(98.2亿元,涂料业务,按百亿元计算)。

如果再算上与涂料关联的上游原材料企业,2021年营收超过百亿级规模的企业还有万华化学(1455.39亿元)、龙佰集团(206.17亿元)、巴德富(超过百亿)等。

其中,仅2021年新晋百亿级企业就有三棵树、东方雨虹、巴德富三家,让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。

可以说,在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涂料品牌的带领下,中国涂料不甘心只做涂料第一消费大国,已经向涂料强国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刺,正在奔赴世界的星辰大海。

在为这些百亿级企业拍手叫好的同时,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,为什么很多涂料企业做了二三十年,却始终做不大?

有的企业在几千万元的销售规模上摇摆了十几年,却始终打不破“破亿”的魔咒;

有的企业虽然摸到了两三亿元的边,如今却止步于亿元级,在濒临倒闭的边缘徘徊经年,至今依然固我,甚至走上了越做越小的不归路;

有的企业在十亿元左右徘徊了十几年,始终迈不过15亿元的门槛,摸不着20亿元的门边,还天天叫嚣着IPO却看不到上市的希望;

有的企业虽然跨过了20亿元的门槛,但此后七八年间却再无寸进,想进入30亿元行列难如登天;

有的企业还因为资金链断裂,发展势头戛然而止,资不抵债,企业被打回原形,辛辛苦苦几十年,一夜回到解放前;

有的企业经过多年努力,虽然跨过了30亿元、40亿元的坎,什么时候奔向50亿元却仍然是个未知数;

那些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企业,如今已经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,我们只能望着他们疾行的扬尘不知所措。

那些曾经憧憬过的百亿涂料梦,原以为十年之后就能顺利圆梦,如今十年之期早过,而梦想依然是梦想,曾经的口号早已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。

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始终做不大?是什么制约了他们的发展?他们该如何才能化腐朽为神奇,重新站上巅峰,成为大国品牌的一员,成为中国涂料崛起的重要推动力?

01

不得不说,这几年的疫情让涂料企业的发展雪上加霜,即使是规模企业,利润也大打折扣。

前年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,我们坚信,疫情会像非典一样很快过去。

去年疫情反复、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时候,我们也不停地给自己打气,困难终将过去,再忍一忍,一定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。

今年一开春,疫情从东北、胶东、海峡西岸及深圳等地汹涌来袭,并让整个大上海按下了两个多月的暂停键,至今未能复原,我们开始变得对疫情没有了底气,不知道何日才是头。

可以说,这两年,中美贸易战、疫情、原材料暴涨、房地产爆雷、俄乌冲突等“黑天鹅”事件的发生和持续,多种因素叠加,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,面对寒冬,企业的日子越来越艰难。

倘若真是“寒冬”也好,忍一忍总有挺过去的时候。正如雪莱所言,“冬天已经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”

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真不知道春天在哪里,什么时候才能到。

特别是过往几年间被追捧而现在频频出现问题的企业,成为悲观情绪的放大器,让人们对未来经济失去信心。

从共享单车到P2P,再到恒大,多少企业一夜之间风光不再。

因为恒大爆雷,多少盛极一时的涂料、防水企业被拖入入不敷出、严重亏损的泥潭,现金流枯竭,不少知名企业被迫在一些日常费用上勒紧裤腰带过日子。

有的外墙涂装施工企业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程度,员工无奈另谋高就,曾经的行业大咖跌下神坛,债务缠身……

众多几百万到三两亿元的企业关门大吉或业务严重缩水,像“寒号鸟”一样冻死在冬日的情形时有发生,让人心有余悸。

02

在疫情的冲击下,头部企业的核心业务虽然高速增长依旧,但受恒大拖累利润多少受到影响,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。

应该说,出问题最大和最多的是那些中小型企业,他们不断被整合、被挤压生存空间,死又死不了,活又活不好。

不像那些中大型企业,一是有一定抗风险的能力,二是有品牌积累,在众多中小企业市场空间被挤压后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。

也不像那些小微企业,日子不好过就直接关门大吉,躺平观望,待疫情过后再说。

以过去的一年为例,疫情反复、原材料价格高企,大量小微企业关门,很多中小企业销售萎缩,很多10亿元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却普遍保持了可观的增长。

但人比人气死人,与百亿级企业动辄40%~80%的增长率比起来,普遍增长有限,如果抛开涨价带来的销售额增长,可能都没有什么增长。

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,真正的挑战是什么?是核心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不增长了,而新业务又找不到方向。最糟糕的是,组织内部活力下降,这才是企业内部最为头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挑战。

有的老牌涂料企业,规模不大不小,营业收入超过十亿元,成立时间超过20年。企业有赖以为生的核心业务,一时半会也垮不掉,但增长却停滞了,企业内部的活力、创造力快速衰减,创业时的激情和生命力早已不再,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。

而更多的两三千万到三两个亿的企业,成立时间超过20年的大有人在,也是没有创新精神,或只注重产品等某个领域的创新,在营销方面无技可施,没有容人之量,自以为是,老子天下第一,企业员工几十号人,或最多一两百人,永远做不大,一年最多也赚个百把几十万元,死不了,但永远做不大。

我们将这样的企业统称为“小老树”企业。当前的民营涂料企业中,已经出现了相当部分的“小老树”企业,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这些企业的恐惧、困惑和无力感,也能观察到企业员工的迷茫和得过且过。

这几年,可以明显地看出,很多曾经优秀的企业和品牌,明显出现了萎缩和凋零的情况。

相对于几个百亿级企业惊人的成长速度,涂料行业的两极分化非常明显,所有资源、人才在向头部企业集中。

03

这些企业之所以始终做不大,说白了,其实就是组织土壤和组织修炼的问题。

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练内功,只有注重练内功的企业,才能有长足的发展,才能支撑企业走得很远。

企业能否基业长青,全在于企业的内功。那些中小企业的市场,在挤压、淘汰之后,自然会归拢到有实力的头部企业身上。

涂料行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,在组织修炼、组织土壤、流程建设、管理水平等方面,跟陶瓷、定制家居等很多行业相比还比较落后。

海明威曾经说过:“鸡蛋从外打破,是食物;从内打破,是生命。”这句话被很多企业、很多管理者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上,“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,从内打破就是生命力、动力。”

只有从内打破,才能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,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,从而主导自己的命运和人生。

纵观这几个百亿级企业,他们在改革中大多是源于非常重视文化建设,非常重视流程建设,形成了企业的软实力。

面对疫情等黑天鹅事件,面对未来很多的不确定性,他们坚持做确定的事,坚持练内功,做好自己,以更好地面对未知的未来。

而有些企业,在企业文化方面看起来一套一套的,但真正的执行却有偏差,老板自己在有些地方就做得不好或不够,又怎么指望下面的人能不折不扣地执行?

很多中小企业,总是不停地向外求销量,求人才,而真正做得好的企业,都是向内求突破的。

为什么有的企业越做越差,越玩越不行,根本的症结就在于老板的思想没有打开,看得不够长远。

04

纵观这些始终做不大的涂料的企业,会发现这些企业的中高层包括员工彼此之间难免有过度竞争、互相拆台、见不得他人成功,毫无团队意识,只在乎个人的利益的现象,这种现象我们常常称之为螃蟹效应。

所谓“螃蟹效应”,就是当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,单个螃蟹可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,但是如果好几个螃蟹,它们就会叠罗汉,总有一个在上边,一个在下边,这时底下的那个就不干了,拼命爬出来,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,结果谁也爬不高,谁也爬不出去。

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,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,不必盖上盖子,螃蟹就是爬不出去的,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,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,结果就是把它拉下来,最后没有一只能够爬出去。

企业也同样,如果员工之间、员工与老板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算计,或明争或暗斗,甚至想尽办法去破坏或打压,久而久之,企业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、毫无生产力的螃蟹。

相互牵制的螃蟹永远爬不出一尺竹篓,内斗不断的企业难逃“长不大”、“做不强”乃至一朝崩盘的命运。

其实,“螃蟹效应”的根源就在于企业老板的机制设计,和尚分粥的故事、英国运犯人到澳洲的故事、鲶鱼效应等管理故事大家耳熟能详,但又有几个企业,几个老板能将机制设计运用到最好呢?

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“人”的管理,其最高境界是“自我管理”。制度不是万能的,而文化和道德才是起着重要作用的“潜规则”。

纵观涂料企业,任人唯亲,不敢用贤人,不愿意用职业经理人,打压排挤那些功高盖主的高管,承诺的薪酬或激励不兑现,吃大锅饭,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等,大多数原因其实都要归结到企业老板的身上。

一个不能放权的老板,什么事都要一杆子插到底的老板,不肯听取别人意见,总以为自己最高明的老板,要想把企业做到很大的机会不大。

老板是企业之魂。不排除有些老板曾经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把企业带上到十亿、二十亿甚至三十亿的规模,但要想再迈上五十亿一百亿元,可能就需要改变曾经的一些做法了,可能就需要学习和提高才有机会了。

所以,这些小老树企业或有小老树迹象的企业,要想做大做强,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老板自己。

没有秦孝公的勇气和支持,商鞅变法不可能取得成功,秦国也不可能由弱变强,最终完成统一七国的大业。